近日,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大坡镇白石溪东昌农场,热带的大太阳依旧在照耀,陈泽恋正在管理他的荔枝林,他是海口荔丹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合作社今年种植了1000亩荔枝。
“今年虽然因为暖冬影响了荔枝的开花数量,但总体下来效益依然不错。种荔枝最重要的是养好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中国热科院’)的专家指导咱们进行控梢促花,通过环剥和打药来促进荔枝少长梢多开花,这样亩产能够达到2700~2800斤。”陈泽恋说。
依据我国热带农业区域分布特点,我国热区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三大热区”:分别是典型热区,如海南省全域;干热河谷区,如四川、云南的金沙江干热河谷流域;特殊热区,如西藏墨脱县。
中国热科院副院长、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育种技术与方法岗位专家、海南省荔枝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王家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国的热带农业始于上世纪50年代引进种植天然橡胶,经过70年的发展,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热带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资源引进到技术和品种向外输出。同时,在服务‘三大热区’农业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中国热科院坚持让热区共享‘热量红利’的原则,逐步形成了‘三大模式’,以助力热区‘热’产业高水平发展。”
所谓新突破,是指原本我国没有的热带作物,在引进后不断取得发展,比如具有标志意义的天然橡胶的引进发展。
上世纪50年代,出于战略考虑,我国开始引进橡胶种植,在几代科学家不断努力下实现了天然橡胶在我国的北移。世界植胶界公认的巴西三叶橡胶树只适宜在北纬17°线以南种植,但在我国却实现了大面积北移,最高纬度达到北纬24°,橡胶树在北纬18°-北纬24°大面积种植技术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到目前,我国橡胶种植培养面积约1720万亩,我国的橡胶种植培养面积全球第四,产量全球第五。
中国热科院橡胶研究所良种良苗研究室主任黄天带介绍,从一开始的引进种植,到现在的自育品种与国际上优良品种并行,我国橡胶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从育种角度讲,橡胶的种苗技术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是种子种出来的实生苗,第二代是芽接苗,第三代是最新的组培苗。目前中国热科院橡胶研究所已经实现了橡胶组培苗量产,为全球第一家,年产能超100万株,可满足全国橡胶种苗年需求量的1/10。
比如咖啡。中国热科院香料饮料研究所副研究员黄丽芳介绍,我国咖啡种植培养面积最大的省份是云南,云南种的都是小粒种咖啡。现在中国热科院培育并推广了中粒种咖啡,如“热研3号”“热研5号”,其口感更加醇厚,具有奶香味,与小粒种形成了一种互补的发展关系。
而干热河谷地区引进种植芒果也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比如金沙江干热河谷流域的四川省攀枝花市,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种植芒果,现在种植培养面积达到103万亩,年产量高达60万吨,形成我国“纬度最北、海拔最高、成熟最晚”的优质晚熟芒果产业带。
所谓新振兴,是指我国原产的热带作物,在注入科技元素后实现了新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比如荔枝。
中国热科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松刚介绍,目前全球荔枝种植培养面积为1200万亩,其中我国种植760万亩。荔枝之所以能快速地发展是因为科技上的突破,除了控梢促花外,在进入花期后还要施行荔枝花穗处理技术,即适当控制花穗的长度和数量来提高每一束花的产量,包括用药物抑制花穗长度和疏花疏蕾,以及人工或机器杀花。
椰子在我国有2000多年种植历史,中国热科院椰子研究所党委书记朱安红介绍,虽然目前我国的椰子主要是用来喝的,但其在世界上却是第二大木本油料作物,有很重要的“向木本植物要油”的意义。
中国热科院椰子研究所椰子研究中心主任杨耀东介绍,目前我国种植的椰子大部分是海南的本地高种,但新增椰园已经大多选用了椰子所选育的“文椰系列”矮化品种,与传统高种相比,“文椰系列”具有矮化高产早结的优势。
从2021年开始,中国热科院与相关科研单位合作对墨脱县的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开展调查和抢救性搜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开发利用。比如,在格当乡发现珍稀食用菌资源肺形侧耳后,立即对其进行分离驯化,并在当地成功栽培和推广。
所谓新业态,是指在原有种植模式下增加的新型业态,最典型的就是林下种养模式,而这个“林”很大一部分是橡胶林。
李广文,海南省三合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从2023年开始,三合公司在海南省儋州市租用了280亩橡胶林进行胶蕉间作,即在橡胶林下种香蕉。他说,因为要种植香蕉,所以间作的橡胶林实行了宽窄行种植的方法,宽行为20米,而常规橡胶林的宽度是7米。今年是香蕉第一年见效益,亩均纯收入达到了3000元,待进入第二年后,能大大的提升至5000~6000元。
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小组成员李凯介绍,橡胶见效一般得七八年以后,间作香蕉就是对这七八年林下空地的有效利用。
儋州鸡,原产于海南省儋州市北岸地区,是一种肉蛋兼用的具有岛屿特色的小型鸡,位列《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中国热科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祖代儋州鸡保种场现存栏1.4万只。
该所畜牧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曹婷介绍说,由于儋州鸡野性强、耐粗饲、能飞善跳,适合野外放养,目前林下养殖模式发展较好,散养林地主选橡胶林和果树林。
叶家荣,中国热科院试验场红星队职工。2022年开始,他在50亩的橡胶林下养殖儋州鸡,年出栏能够达到2万只,以1只鸡纯利润8元计,总利润能够达到16万元。目前,儋州鸡林下养殖示范推广及合作带动农户50余户,林地总面积达2300亩,年出栏达100多万只。
而中国热科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程汉亭的食用菌团队则在白沙县、儋州市等市县的橡胶林下间作特色食药用菌。从2019年开始,先是冬季林下种植红托竹荪,2022年末又开始推广种植适合海南高温高湿环境生长的虎乳灵芝,亩效益可达0.8万~1万元。
据统计,目前橡胶农林复合模式共有15种,包括橡胶-香蕉、橡胶-菠萝、橡胶-木薯、橡胶-砂仁等。分布在海南省的17个市县和云南省的10个市县,总种植培养面积为119.28万亩,年总产值61亿元,平均每亩产值约5114元。
...